文化站里来了志愿者
作者:安庆县(市)区共青 时间:2013-09-13 14:46 点击:
图:年过花甲的华晓武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图:孩子们和大学生志愿者潘维扬在一起。
孩子们说:这是她们最难忘的一个暑假
8月24日上午,当最后一首《歌声与微笑》歌声回荡在宜秀区白泽湖乡大枫养老院里,为期54天的文化站暑期培训班悄然落下帷幕。台前台后忙碌的志愿者早已热泪盈眶,因为大家知道,在这台文艺演出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又在多少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音乐声戛然而止的时候,孩子们仍不能从紧张又兴奋的氛围中抽离出来……
绒毛鸭子初下河
“以前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哥哥姐姐上台演出,现在我也能登台表演。”姚剑锋小朋友兴奋地说。肩挑节目报幕和表演的姚剑锋同学更是与自己的小伙伴们在活动开始前几天就一直在文化站进行排练。
这是她们第一次在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前表演节目,所以大家铆足了劲,在表演前一遍又一遍的排练。可是初次登台,孩子们略显稚气,小拳头攥的紧紧的,生怕出了差错。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孩子平均年龄在10岁左右,最小的才上一年级,最大的也不过五年级。由于生活在郊区受条件所限,很多孩子的对舞台有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念想。”
舞台是个能量场
听孩子说这个暑假在文化站过的很开心,任灿、任玲珑姐妹俩的父亲特意从南京的工地上请了三天假回家看孩子。返程前特意叮嘱孩子们要多学些本事,不要辜负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好在舞台上,这对姐妹花并没有怯场,无论是二重唱还是大合唱,都很出色的完成。
舞台下,每演完一个节目,这对姐妹花都会饶有兴趣地互相找茬:“刚才我有个地方没唱好,你也没唱好,下次我们要注意些。”这句话让后台的工作人员为之触动:“舞台带给她们的远非是种仪式感,更多时候是一股莫名的吸引力,它将一种看似有形的东西化到无形之中。”
在农村,大部分孩子的父母为了谋生糊口,不得不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务工。很多时候,孩子们只能从电话或者从偶尔捎回来的物品中感受到温情的可贵。面对留守儿童学业无人辅导、安全无处保障等问题,宜秀区白泽湖乡党委委员方六九今夏力图通过文化站开展暑期培训班这一模式,为孩子们提供寓教于乐的新天地。在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在这个暑假里学会了如何识简谱、写毛笔字,还结交了新朋友。带着孩子们又学又玩的是四位来自基层的热心志愿者。
上阵夫妻兵 不远千里来
7月初,刚从北京回安庆的华晓武和妻子刘莉莎还未来得及休整,便开始筹划这次为期五十多天的任务,是因为此前,乡文化站韩站长联络远在外地的二老与另外两位青年志愿者韩冰、潘维扬在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忙碌———给白泽湖乡留守儿童开设暑期培训班。
华晓武曾经也是一位文化事业工作者,曾在宜秀区文化馆工作,妻子也从事多年的文化事业,两位老人退休后被孩子接到北京居住。从农村走出去的华晓武,一直深知农村孩子打拼的不易。多年来对于农村孩子放假了功课没人辅导,生活很不规律的现状,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一直在思索着自己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碰巧得知白泽湖乡综合文化站希望有志愿者开办暑假培训班,陪留守儿童一起过暑假。一商量,夫妻俩便决定从北京回安庆,为家乡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虽然只是一个小团队,不过老人欣慰地告诉记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心是最重要的,毕竟事在人为。”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搭档,暑期培训班的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孩子王:
韩冰、潘维扬的难忘暑假
与此同时,今年暑假,池州学院音乐专业的大三学生韩冰,并没有像其它女生一放假就宅在家里或是出去旅游。当她从父亲那里听说有这样一个暑假培训班的活动后,感觉很有意义,就主动请缨参加活动。虽然皮肤晒黑了不少,但韩冰告诉记者:“参加公益活动,虽然没有任何报酬,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这些天和孩子们的相处,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深深地感染了我,带给我久违的快乐。”
同样读大三的陕师大生物学专业的潘维扬也深有体会:“与孩子们相处的这段时间,大家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不是山沟里的土鸡,他们也有梦想,渴望被肯定被赞同。”可是骨感的现实,还是让这位身处象牙塔的年轻人震撼了。想起教孩子们第一首英文歌《小星星》的情景,小潘同学至今记忆犹新:“有个快读五年级的小朋友,连最基本的英语单词都不会读,更不用提低年级的同学。打开他们的暑假作业,更是让人揪心。不说字迹卷面整洁,很多基础题空白一片。”
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下,孩子们一点一滴在改变。从五音不全到唱歌在谱;从学习懒散到奋劲十足……纵使环境使然,孩子们的理想和现实难免有无法弥补的罅隙,而志愿者们能做的,只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
尽管离火车驶离的时间越来越近,可是潘维扬还是放心不下这些孩子们。课堂上他是良师,私底下他们是益友。他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形影不离的小伙伴,孩子们也带给他弥足珍贵的记忆。小潘同学告诉记者:“就算踩着点赶火车,也要陪孩子们一同参加慰问养老院的这次演出。”
家长半信半疑
以为只是一场秀
在白泽湖乡政府的牵头下,文化站的活动室成了临时授课点。爱心辅导班正式开课的当天,一共招收了五十多个孩子。出于学生安全考虑,暑期培训班的工作人员要求学生家长,每天都要抽时间接送孩子。迫于一些原因,中途不断有学生退出,可仍有十几个孩子依旧在呵护这份特别的暑假礼物。志愿者耐心地辅导孩子写暑假作业、上书法课,学音乐,使他们原本孤单枯燥的暑假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回忆起当初帮孩子报名的情形,家住张圩的汪余美至今还是感慨万千:“在我们农村人的印象里,哪有培训班不收费,免费教孩子学习才艺。就连收费的培训班,对我们孩子也是不冷不热,更何况这些从天上掉下来的免费午餐。”可是志愿者的真情实意,让这些心有疑惑的家长逐渐改变了成见,打开了心扉。
汪大姐今年读五年级的女儿小方特别喜欢在文化站的日子。小方说:“上学的时候可以和小伙伴们玩耍,可放假的日子却很孤独。我在功课上不会的问题要不去找同学问,要不只好空着。来到这里老师不仅教我们唱歌写毛笔字,还辅导功课,学习环境很轻松。”同样读小学的姚剑锋说:“我特别喜欢这里的老师,因为他们放弃休息时间来这里帮助我们,还给我们辅导功课,陪我们玩游戏,真希望暑假过的慢一些。”
人人都能成为音乐家
提到所付出的一切,两位青年志愿者相视一笑,淡淡地说了句:“其实没什么,最辛苦的还是华老师和刘老师。”说到两位前辈,大家眼睛湿润了。看到舞台上孩子们稚拙的细致,很难想象起步时劳心费力。
据知情人透露,每天天还没蒙蒙亮,住在黄花亭小区的华老师夫妻俩就开始赶路。四点半起床、五点出门、六点赶到公交换乘中心坐第一班车赶到白泽湖乡文化站,等着孩子们的一个个到来,而后开始一上午为时三个课时的教学,就连前段时间的高温酷暑,两位老人也仍在坚持。家长们的殷切期望、领导的嘱托、孩子们好奇又惘然的眼睛牵动着两位老人的心弦。
小潘和小韩告诉记者:“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华老师和刘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是平原上的大树,虽然已过花甲却用而立之年的意气风发改变着身边的每个一人。在老人的眼里,只要对音乐有兴趣,人人都可以成为音乐家。能够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发掘他们的潜力,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对此,今年39岁的汪余美深信不疑。因为之前,对音乐一无所知的她,通过旁观式学习,也尝到了音乐的乐趣。在文艺汇演中,作为开场曲的领唱人。她告诉记者:“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我这个五音不全的妇女也能在众人的面前开嗓唱歌,这一切还得益于华老师开办的音乐班。要不是天天送孩子来这里培训,我自己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据白泽湖乡党委委员方六九介绍说:“在这些志愿者的坚持下,今年文化站的暑期培训班办得有声有色。在这个充满温情与知识的基地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少了一份孤单,多了一丝快乐。志愿者们很敬业,能关注到每个孩子,所以我们的孩子是幸运的。来自家长的反馈也很让人很感动。看到文化站暑假培训班要结束,很多孩子和家长那份真挚的情感和纯朴的动作,让在场的每个人为之动容。
快开学了,沉寂一暑假的学校也开始躁动起来,文化站的暑期培训班也要画上圆满的句号。志愿者们始终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志愿者投身其中,孩子们马上要以积极向上的新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而我们也应该回归到各自的生活,为了来日能够再度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