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领域团建工作创新不足、新兴领域工作覆盖乏力、青年流动频繁、兴趣需求分化多样的情况下,“单位建团”的传统组织模式挑战日益增大。通过改革,团宿松县委纵横交织,持续推进“两个覆盖”,不断夯实全县团的组织体系,持续扩大“两新”团组织、新兴青年群体团的组织覆盖, 积极推进网上青年社群、“青年之家”阵地建设,打通基层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
以规范为准绳,不断夯实团组织运行模式。联合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等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县基层团组织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宿松县团员发展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组织建设、年度考核、团员发展等工作。县第十四次团代会基层和一线代表比例不低于80%,全委会、常委会基层和一线委员比例分别不低于60%和40%。按照专兼挂模式配备团干部,选拔58名宿松籍大学生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建立宿松县团代表联络站,根据我县实际和我县团组织的功能定位、职责分工,重点抓住团县委委员会成员、县域内团代表两个群体,创新制定《宿松县团(队)重要领域、重点区域及重大活动工作组制度》,分不同领域的专门工作组(委员会)建设,并常态化开展了各类志愿服务、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
以扩容为途径,不断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乡镇 (街道) 、村 (社区) 等传统领域团的组织覆盖,先后成立了教育团工委、县直团工委、经开区团工委、东北新城团工委。积极探索向新兴青年群体和外出青年群体组织延申方式,成立了团县委驻苏南流动工委、邮政快递行业团工委。传统+新兴模式共覆盖团员青年21958人。探索县直机关“团建共建”,推动县直有关部门创新方式方法,打造优势互补、共创双赢团青活动平台,提高团建工作覆盖面,党群部门充分发挥地缘相近、工作联系频繁的优势,组建党群口联合团支部。县税务局团委、法院团支部采取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互联的方式,签订共建协议。深入贯彻《在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全面推进“组建群团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从规模较大、影响较大、团员青年人数相对稳定的企业入手,以大促小,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对所属非公企业较多的经开区、孚玉镇等单位团组织进行了重点督促和指导。加强与组织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在建立了党组织又具备建团条件的企业中,依托党组织的力量加大团建工作力度,建立团组织。在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但具备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提倡团建先行。对于不符合建团条件的,以乡镇为单位成立非公联合团支部,并派驻团建指导员,目前全县共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团组织121家。
以需求为导向,广泛推进网上青年社群建设。根据联系人员的行业、身份、需求等不同,对所联系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进行分类梳理,分别建有全县少先队工作群、直属中学工作群、乡镇团委书记工作群等共青团系统工作群14个,直接联络团员青年达2000余名。建有并长期运营“宿松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已有粉丝九万四千余人,每天及时推送共青团工作动态,定期发布网络“福利”,包括青年公考公益培训班、青少年暑期公益培训班、大学生“返家乡”暑期政务实践岗等活动,不断解决各类青年群体的现实需要,成为受到全县青年广受好评、朋友圈里关注最多的微信公众号。
以增效为目的,深度打造一站式多功能的“青年之家”。对宿松“青年之家”进行提档升级,打造集青少年时光书院、青少年红色影院、青年之家学习社、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青年志愿服务平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青年之家”,常态化开展各类公益培训、交流交友等活动。吸纳宿松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宿松县青年创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入驻,促进协会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定期开展青少年讲坛、志愿服务、读书沙龙等活动,通过“聚合”产生“聚变”的效应,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多姿多彩的成长环境。以“青年之家”为阵地,搭建委员联系团代表、团代表联系团员青年“履职平台”和“联系平台”,做好政策宣讲,倾听青年声音,拉近共青团与青年朋友的距离,提升青年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青年之家”2021年开展各类活动约40次,覆盖近900名青少年,成为宿松青年打卡的“网红地”。(团宿松县委 余海赟)